其中:2018年东部地区完成货邮吞吐量1245.75万吨,比上年增长2.5%;东北地区完成货邮吞吐量55.07万吨,比上年增长0.6%;中部地区完成货邮吞吐量113.42万吨,比上年增长10.5%;西部地区完成货邮吞吐量259.78万吨,比上年增长6.3%。
二、通用航空
1.通用航空企业数量
截至2018年底,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通用航空企业422家。其中,华北地区96家,中南地区37家,华东地区106家,东北地区89家,西南地区52家,西北地区27家,新疆地区15家。
2.机队规模
2018年底,通用航空在册航空器总数达到2495架,其中教学训练用飞机692架。
3.通航机场
2018年,共有126座通用机场获得颁证,全行业颁证通用机场数量达到202座。
4.飞行小时
2018年,全行业完成通用航空生产飞行93.71万小时,比上年增长11.9%。其中:载客类作业完成8.47万小时,比上年增长7.9%;作业类作业完成15.39万小时,比上年增长6.4%;培训类作业完成30.65万小时,比上年增长18.6%;其他类作业完成4.99万小时,比上年增长200.5%;非经营性完成34.21万小时,比上年增长0.8%。
5.无人机情况
截至2018年底,全行业无人机拥有者注册用户达27.1万个,其中个人用户24万个,企业、事业、机关法人单位用户3.1万个。
2018年,全行业无人机有效驾驶员执照44573本。
2018年,全行业注册无人机共28.7万架,无人机经营性飞行活动达37万小时。
三、运输效率与经济效益
1.运输效率
2018年,全行业在册运输飞机平均日利用率为9.36小时,比上年减少0.13小时。其中,大中型飞机平均日利用率为9.48小时,比上年减少0.15小时,小型飞机平均日利用率为6.91小时,比上年减少0.13小时。
2018年,正班客座率平均为83.2%,与上年持平。
2018年,正班载运率平均为73.2%,比上年降低0.3个百分点。
2.经济效益
据初步统计,2018年,全行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0142.5亿元,比上年增长18.5%,利润总额536.6亿元,比上年减少122.7亿元。其中,航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30.2亿元,比上年增长14.5%,利润总额250.3亿元,比上年减少160.4亿元;机场实现营业收入1104.2亿元,比上年增长16.0%,利润总额173.2亿元,比上年增加28.2亿元;保障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08.1亿元,比上年增长29.2%,利润总额113.1亿元,比上年增加9.4亿元。
据初步统计,2018年,民航全行业应交税金366.8亿元,比上年减少10.6%。
四、航空安全与服务质量
1.航空安全
2018年,民航安全运行平稳可控,运输航空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十年滚动值为0.013(世界平均水平为0.153)。发生通用航空事故13起,死亡15人。
自2010年8月25日至2018年底,运输航空连续安全飞行100个月,累计安全飞行6836万小时。
2018年,全年共发生运输航空事故征候568起,同比下降1.22%,其中运输航空严重事故征候16起,同比下降23.81%。严重事故征候和人为责任原因事故征候万时率分别为0.0139和0.0329,各项指标均较好控制在年度安全目标范围内。
2018年,全行业共有38家运输航空公司未发生责任事故征候。
2.空防安全
2018年,全国民航安检部门共检查旅客6.16亿人次,检查旅客托运行李3.36亿件次,检查航空货物(不含邮件、快件)4.69亿件次,检查邮件、快件2.44亿件次,处置编造虚假恐怖威胁信息非法干扰事件41起,查处各类安保事件17515起,同比下降9.58%,妥善处置国航“4.15”、首都机场“7.19”等重大敏感突发事件,确保了民航空防持续安全。截至2018年底,民航实现16年零8个月的空防安全零责任事故纪录。
3.航班正常率
2018年,全国客运航空公司共执行航班434.58万班次,其中正常航班348.24万班次,平均航班正常率为80.13%。2018年,主要航空公司共执行航班316.43万班次,其中正常航班252.98万班次,平均航班正常率为79.95%。
2018年,全国客运航班平均延误时间为15分钟,同比减少9分钟。
4.服务质量
截至2018年底,全国229家机场全面开通“航信通”,32家机场实现国内航班旅客乘机全流程电子化,全年“无纸化”乘机的旅客达2.25亿人次。已有12家航空公司在301架航空器上开通客舱网络服务。
2018年,民航局、各地区管理局、民航局消费者事务中心和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共受理航空消费者投诉20761件,2018年全年受理投诉总量比上年减少4020件,下降16.2%。
2018年,旅客对航空公司和机场服务满意度分别为4.30分和4.32分(满分5分)。
五、教育与科技创新
1. 教育情况
2018年,民航直属院校共招收学生23119人,其中:研究生1037人,普通本专科生19639人,成人招生2443人。全年招收飞行学生5521人。
2018年,民航直属院校在校生数达到72944人,其中:研究生3198人,普通本专科生64908人,成人在校生4838人。
2018年,民航直属院校共毕业学生18715人,其中:硕士研究生825人,普通本专科16334人,成人学生1556人。
2. 科技创新
2018年,全行业首批遴选出民航科技创新12名领军人才,33名拔尖人才和20个创新团队。31家民航科技创新“四型”科研院所和“五大”基地通过评审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1项。
2018年,民航共验收科技成果17项,评选民航协会科学技术奖18项。
3. 航行新技术应用
截至2018年底,全行业14家航空公司具备HUD运行能力,1133架运输飞机具备HUD能力,具备HUD特殊Ⅰ类标准的机场82个(2018年新增8个),具备HUD特殊Ⅱ类标准的机场19个,具备HUDRVR150米起飞标准的机场10个。
全行业225个运输机场具备PBN飞行程序,地形复杂的22个机场配备RNPAR程序,98%的运输飞机具备ADS-B能力,32家航空公司应用了电子飞行包(EFB)。
六、专业技术人员
1. 飞行员数量
截至2018年底,中国民航驾驶员有效执照总数为61492本,比上年底增加5727本;其中运动驾驶员执照(SPL)894本,私用驾驶员执照(PPL)3735本,商用驾驶员执照(CPL)32084本,多人制机组驾驶员执照(MPL)185本,航线运输驾驶员执照(ATPL)24594本。
2.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
截至2018年底,全行业持照机务人员55243名,比上年增加3076名;持照签派员7643名,比上年增加950名。
截至2018年底,空管系统四类专业技术人员共17757人,比上年新增443人。其中,空中交通管制人员8851人,比上年新增481人。
七、对外关系
2018年,我国先后与29个国家或地区举行双边航空会谈或书面磋商。截至2018年底,我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签订双边航空运输协定126个,比上年底增加4个(分别是:刚果布、科特迪瓦、卢旺达、多米尼加),其中:亚洲有44个(含东盟),非洲有27个,欧洲有37个,美洲有11个,大洋洲有7个。
八、适航审定
2018年,全行业新增862架航空器国籍登记。其中,新注册运输航空器444架,通用航空器418架,新注册通用航空器连续两年超过400架。
2018年,民航适航审定部门共颁发212份航空器型号批准证件,18份生产批准证件,航油航化产品批准函24份,有力支持了国产航空产品的使用,保障了民航行业发展。
九、固定资产投资
2018年,民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57.8亿元,其中:民航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857.9亿元,比上年下降1.3%。
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按系统划分如下:机场系统完成678.6亿元,空管系统完成44.5亿元,安全安检消防系统完成3.7亿元,信息系统完成14.0亿元,科研、教育系统完成2.7亿元,油料系统完成21.9亿元,机务维修系统完成6.0亿元,运输服务系统完成28.6亿元,公共设施系统完成4.3亿元,其他系统完成53.7亿元。
十、节能减排
2018年,中国民航吨公里油耗为0.287公斤,较2005年(行业节能减排目标基年)下降15.6%,机场每客能耗较“十二五”末(2013-2015年)均值下降约12%。
2018年,共有39万架次航班使用临时航路,缩短飞行距离1574万公里,节省燃油消耗8.5万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.8万吨。
截至2018年,全国年旅客吞吐量500万人次以上机场中95%以上的单位已完成APU替代设备安装并投入使用。
截至2018年,民航机场地面保障车辆设备中,共有电动车辆1524台,充电设施827个,电动车辆占比约5%。
2018年,机场清洁化运行水平稳步提升,全国机场光伏发电超2000万千瓦时,机场综合能耗中,电力、天然气、外购热力占比达到80%。
十一、法规和信用体系建设
2018年12月29日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》完成第五次修订。2018年,20部民航规章完成制修订。
2018年,全行业共发生行政处罚案件149起;10个自然人和2家单位因实施《民航行业信用管理办法(试行)》规定的严重失信行为而被列入民航行业严重失信人名单;4209名旅客被列入限制乘坐民用航空器特定严重失信人名单。
十二、工会工作
经民航工会工作调查,截至2018年12月底,全行业职工70.5万人。2018年,经中国民航工会申报,民航系统1个先进单位被授予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状”、3名先进个人被授予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、10个先进班组被授予“全国工人先锋号”荣誉称号。
2018年,在全行业“安康杯”竞赛活动中,共有440个单位、3.1万个班组、63.3万名职工参加。